遗忘才是真正的屠杀,真正的 是遗忘
电影《南京照相馆》开拍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昨天已经上映了,我前天还专门开车去一个比较远的电影院看了,画面一流,非常有质感,而且是这些年罕见的很棒的历史题材电影,后劲极大,到现在也没缓过来,准备过几天再去看一遍。观影的时候我就下决心给这片写个影评。
看这个电影之前,我一直有个特别纳闷的事,为啥日本当初在南京实施暴行这样铁证如山的事,日本右翼竟然能做到矢口否认?
后来发现事情非常复杂,因为在这事上边,日本人发挥了他们一贯的“极度严谨”风格,竟然把事做的密不透风。比如他们一开始对屠杀的中国人进行掩埋后,又觉得不放心,也可能是了解到了德国在卡廷森林挖到了大量的波兰人尸体把苏联搞得灰头土脸,又把之前埋了的尸体仔细挖出来烧掉了。
甚至夸张到,他们对城墙上的弹孔都做了复原,给人的感觉是战争并不激烈,更没有屠杀一说。用一种近乎病态的“缜密”,系统性销毁罪证,试图将这段历史彻底从人间抹去。不仅如此,还拍了大量的照片,反映当时“中日友好”,发在了各国报纸上,一度差点糊弄了全世界。
而对于那些对他们不利的照片,进行了细致地清理,不仅日军内部的底片被销毁,连在南京的外国人相机也被仔细检查。
那为啥现在这些照片我们还能看得到呢?这就是电影《南京照相馆》讲的故事,在日军的严密监控下,一群普通人艰难求生过程中,以一种极其奇特的方式把照片保存了下来。
讲人性,也讲家国情怀。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部讲述民族苦难的电影中,主创团队并没有单纯堆叠苦难,有点类似《辛德勒的名单》,讲的非常克制。大概剧情是,一个日本贵族出身的士兵(伊藤),作为摄影师来到南京,拍摄照片记录日军“功绩”。也就是下图这个:
可是他自己不会洗照片,于是找了个照相馆学徒帮自己洗。后来在众人的努力下,日本士兵拍摄的照片流了出去,成了现在佐证日军暴行的证据。
为啥我说拍得非常克制呢?
这部电影不是抗日神剧,里边的主角团没有飞檐走壁的能力,他们都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大时代战车碾过的蝼蚁。每个人都有自私自利、怯懦的一面,又有人性光辉的一面。
而且电影也没有刻意大规模渲染悲惨的一面,对战争场面的呈现点到即止,也没有刻意煽情,渲染血腥。甚至很多时候角度非常中立。用一种非常冷静克制的视角来观察这段历史,反而给人一种特有的真实感。
比如对日本摄影兵伊藤的塑造上,好像在之前的电影里没见过这类角色。
他一看就出身良好,后来也证实是名门望族。行为举止显然跟其他日本普通士兵不一样,看着更加像个人而不是禽兽。
他所在的是著名的“第六师团”,这个得多说几句。大家知道“熊本熊”吧,这个第六师团就来自熊本,士兵主要是来自熊本的一群穷苦人,文化和素质都很低。南京战役爆发后,进攻南京中华门的,就是这支部队,破城后大肆屠杀的,也是这伙人。后来战后枪毙的战犯谷寿夫,就是这个师团的师团长。
这个伊藤跟第六师团的其他人明显不一样,他更加文质彬彬,更加充满现代气息。他不像其他人那么残暴,对杀人有所敬畏,甚至有些害怕杀戮,看到路边的流浪狗,甚至上去喂狗。但是随着剧情发展,你慢慢能从这个人身上看明白,为什么这个看似彬彬有礼的民族,能做出这样惨无人道的事情来。
他明显受过良好教育,属于日本当时比较开明的那一批,但他明显对被杀戮的中国人持有一种很复杂的态度。他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物特别了解,有点害怕杀戮,但很多不经意的言语中也能看出来,他内心深处并不把当时南京被杀戮的人当人。
比如他喂流浪狗没多久,就因为一个女人的孩子哭闹吵到了他拍照,很暴躁地让孩子安静,另一个士兵上去直接摔死了那个孩子。摔死之后他好像又有点良心不安,指责那个士兵会错了他的意思。我觉得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虚伪,更类似一种“理性的残暴”。
有点类似很多人吃动物的肉,却不一定能下得去手去杀动物一样。伊藤眼里的中国人,有点类似咱们眼里的其他动物,有一丝怜悯,但也不多,亲手去杀戮有点下不去手,但别人杀也无所谓。
他这种心态,就是日本战前用了几十年时间对日本老百姓进行全员洗脑,最后达成的一种状态。
伊藤可以看做是一面透镜,当时的日本人能做出来那么缺德的事,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他们内心深处并没有把中国人当人。这一点从那些充满兽性的底层士兵身上比较难以看出来,但是从这个出身上层的士兵身上反映的特别明显。
这一点上,很类似《辛特勒的名单》里的杀人魔,文质彬彬,杀人如麻的兽性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无所谓”,或者“不把人当人”。
也正是因为不把人当人,内心也没多少心理负担,那些曾经的矿工、农民、工人,来了中国之后干下了那些罄竹难书的恐怖罪行。
理性的残忍比疯狂的暴行更可怕。
在这种横行的兽性中,电影里的几个主角辗转求生,最后逃离的人竟然把珍贵的底片带了出来,也把日军的罪行公布给了全世界。很难想象没有这些照片,日本右翼会如何否认当初做下的事。
事实上这些照片流出去之后,确实影响到了后来的历史。
美国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日本最大的石油和钢铁供应国,但是这些照片在美国见报之后,美国华人开始上街游行,或者给议员写信,叠加日本后来没钱给美国支付石油钢铁费用。
各种因素叠加,美国开始对日本越来越严厉,后来干脆要求日本退回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前的边界线。日本意识到了美国迟早下场,不如先下手为强,做了最后一搏,也就是“珍珠港事件”。从此美国彻底下场了,“二战”也就进入了最后倒计时。
尾声:
这部电影不是控诉,而是一面镜子——照出历史的残骸,也照见人性的微光。当电影结束的时候,你会明白:遗忘才是真正的屠杀。
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令人深思,他们不是超级英雄,只是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却在良知和勇气的驱使下,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为历史留下了关键证词。电影有很多种,绝大部分用不了多久,就慢慢湮灭了,但有些电影,却会随着时间越来被人认可。
我有种预感,这次的《南京照相馆》,可能就是这样一部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电影,而且有希望拿下今年暑期档的最高票房。这也是为啥我觉得大家尽量去影院看看,非常值得,并且希望全世界都看到。
1、巴总统首席顾问:特朗普的攻击,只会加强巴西与金砖国家的关系,特朗普和巴西总统
2、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走进彩虹布拉克 沉浸式体验阿勒泰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