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动画新作《聊斋:兰若寺》遇冷,为何观众不追“光”?
7月28日,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追光动画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追光动画”)制作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累计票房达2.11亿元。该电影于7月12日上映,制作耗时4年,是追光动画成立12年来投入最大的作品。
《聊斋:兰若寺》由6名导演联合执导,整部电影由《聊斋志异》中的五个经典故事《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和《鲁公女》嵌套构成,并以蒲松龄夜探兰若寺为主线,串联起风格各异的5个独立篇章。
尽管叙事结构创新、制作成本高企,但《聊斋:兰若寺》的市场反馈未能达到追光动画制作并于去年上映的《长安三万里》高度。
▲(图源:追光动画官方账号)
新作遇冷,割裂叙事难撑暑假档
相关数据显示,《聊斋:兰若寺》上映首周收获票房仅4093万元,远逊于《白蛇:浮生》的1.37亿、《长安三万里》的1.79亿等追光动画近6年内制作的其他作品;在口碑方面,其豆瓣评分为6.6分,在追光动画10部作品中排名倒数第二。
有观众在观影后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表示,《聊斋:兰若寺》前两个章节《崂山道士》《莲花公主》适合儿童受众,但《聂小倩》《画皮》《鲁公女》风格迥异,其包含的恐怖色彩与婚姻观念的思考,更适合青年观众。
割裂的故事风格使这部作品难以吸引暑期档的核心观影人群——“合家欢受众”,而追光动画一直面临的剧情问题再度显现。
在豆瓣平台上,不少影评提及电影剧本欠缺的问题。网友“lune”指出,电影节奏存在问题,作为观众难以被带入;网友“黄色潜水艇”则认为,电影画面不错,但剧情表现较为俗套。
用传统文本讲述“现代”故事
2013年,土豆网前CEO王微联合于洲共同创立追光动画,进军动画电影行业,并确立“中国团队、中国观众、中国故事”的作品定位。
2016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拿下9.54亿票房,“国漫复兴”开始成为电影市场的新潮流。同一年,追光动画第一部作品《小门神》上映,票房不到8000万元;随后两年,追光动画接连推出《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等,这两部影片票房之和仅5000万元,距商业成功的目标尚远。
此后,追光动画将作品题材重心由原创转向神话,在受众目标上将家庭调整为年轻人,在动画制作上更注重中国式表达,这一系列调整扭转了公司发展轨迹。
2019年,追光动画以经典神话《白蛇传》为灵感,推出第一部面向青年观众的《白蛇:缘起》。该电影重新谱写关于白素贞与许仙前世的故事,精良的画面与新颖的情节让《白蛇:缘起》迎来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累计收获票房4.69亿元,豆瓣评分达7.8,并成为追光动画首部盈利的作品。
获得亮眼成绩同时,追光动画还确立“新传说、新神话和新文化”三大产品线,基于传统文本讲述“现代”故事。
随后,追光动画接连推出五部“白蛇”系列和“新封神榜”系列作品,票房也均维持在5亿元左右。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动画化的赛道上,追光动画终于迎来久违的成功。
动画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止步不前的票房成绩也揭露出一个问题,即追光动画似乎已经摸到传统神话故事模式的商业上限。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追光动画十周年之作《长安三万里》跳出此前的神话蓝本,以“新文化”开启全新故事序列,斩获18.24亿元票房,刷新公司纪录,位列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三。
工业化“救”不了剧情
追光动画的系列作品不仅极大拓展了国内动画电影市场,同时其高效的“工业化”运作模式也受到广泛关注。
公司成立之初,王微曾明确表示,国内动画电影公司的艺术与技术人才占比是15:1或20:1时,追光动画的比率是2:1,并且希望做到1:1,使得创作流程更可控。同时,追光动画斥巨资搭建渲染农场、研发专利制作技术,自建动捕房、配音室等配套设施。
在强势内部管理下,追光动画掌握了国内最强的动画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使其在每年推出一部作品的情况下,保证影片在动画、音乐等视听领域的绝佳感受。但“工业化”模式也使得管理者对内容创作的开放度较低,新鲜劲过后,追光动画讲述的故事常为观众诟病。
讲不好故事,便是商业电影最大的软肋。比如《聊斋:兰若寺》便因为剧情原因,呈现出不温不火的状态。
事实上,当前国内市场对动画电影的接受度正处于一个绝对高点,今年初《哪吒2》已在票房市场上创造神话,去年的《长安三万里》也取得商业和名利上的双丰收。
灯塔数据显示,《哪吒2》的观众年龄分布已趋向青年化,20岁以上观众占比超90%,其中40岁及以上观众占比更是达到29.7%,这说明《动画电影》在国内早已跳脱出“低幼向”,转而进入“全年龄向”。
《聊斋:兰若寺》正是在这个节点走到台前,却因剧情瑕疵,没有达到前作高度。剧本为骨、音画为皮,讲好故事才是一部电影实现“情感共鸣”的核心要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月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追光动画总裁于洲在演讲中坦言,当下有众多替代性娱乐方式,如短视频、游戏、短剧等;但2025年的春节档为电影行业打造了良好开端,所以归根结底,电影还是要依靠优质作品,才能吸引观众重新回到影院。
于洲还提到,自2026年起,追光动画将每年推出2部电影。其中,《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将在明年夏天上映,《水浒1:风雪山神庙》将在明年冬天与观众见面。此外,讲述鲁迅先生故事的“新文化”系列第三部作品《朝花·夕拾》也已立项。
成熟的工业化能力加快了电影出品节奏,但也对剧本创作提出更高要求,“旧酒装新瓶”——追光动画能否在未来继续讲好中国动画的故事仍待观察。
1、米国德州牧场主在餐厅点了份菲力牛排,吃了一口判断出不对劲——“人造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