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8 13:22 作者:言不二
陈相秒:特朗普对小马科斯的这番话,不是反常,而是“吃定”菲律宾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陈相秒】
进入2025年7月,此时距离2012年中菲黄岩岛事件已经过去超过13年,美菲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也已过去11年。
十年弹指一挥间,南海形势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冷战结束之后前所未有的。
美国以外交、法律和军事手段,空前地介入南海相关争议,并借机重建系统性军事存在,改变了南海地区的力量结构。
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及国际社会总是在密切观察着美国、菲律宾政策的变化,盼望两国能回调政策,给南海重回“黄金十年”(2002-2012)带来一线生机。
这种盼望在价值取向上是基于“善意”,却与权力现实主义格格不入。美国的南海政策趋于稳定,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也难再有改观。
眼下所呈现的格局是美国精心设计和推动构建的,其唯一目标显然是以最低成本和代价维持霸权收益,而赢得对中国的竞争便成为其中应有之义。
表面上,美菲关系出现裂痕。从菲律宾角度看,小马科斯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不确定表示担忧。
经济上,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菲征收17%的对等关税;7月10日美国发布信函表示,将对菲的对等关税增加到20%。
安全上,美国对外援助的全面收缩与小马科斯希冀以美国军事援助和政治外交支持推动国防现代化的迫切期望之间的鸿沟有扩大态势。特别是小马科斯政府显然不满足于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的口头“安保承诺”,希望能获得特朗普政府系统的肯定性支持。
虽然菲律宾驻美大使何塞·罗穆尔德斯声称,希望将19%进一步降低到15%,即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征收的最低“对等关税”,但小马科斯政府对此并不关心,对特朗普政府给出的新关税税率表示满意。甚至,菲律宾是以“零关税”才换得美国“对等关税”的特殊优惠,这也看出了小马科斯政府对于关税问题的“冷漠”。
因此,菲律宾并不会因为对等关税而惹怒特朗普政府,并试图以尽可能的妥协来换取美国在军事和安全上的支持,确保“以美制华”战略不受影响。
同样,菲律宾是美国稳固第一岛链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从南部策应台海战场并重建威慑力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特朗普政府不会因为区区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而“失去”菲律宾。从这个层面看,小马科斯政府与特朗普政府之间是“貌离神合”。
印太格局中的“美-菲独立结构”渐渐成型
美国和菲律宾是传统军事同盟,彼此间的吵吵嚷嚷、分分合合并不稀奇。但两国从军事、安全、外交、政治、经济,几乎是全领域的深度捆绑,却比较少见。在此背景下,伴随着“特-马会”,印太地缘政治格局出现了“美国-菲律宾结构”,即两国全方位高度捆绑,打破原有政治、安全和经济秩序,并逐渐建构独立的架构。
菲律宾的国家安全战略已经完成转型。在地理空间上,从岛屿和陆地防御型向海空防御转变。在“群岛防御概念”的新战略理念下,从本土和岛屿防卫渐渐转移到应对海上和空中的安全威胁,因此菲律宾将国防现代化的侧重放在提升海上和空中力量。
在此背景下,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美国诸盟友很少有像菲律宾这样,将所有领域的赌注都压在美国身上,并且是以对海上邻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采取对抗性战略。
更何况,菲律宾的地缘政治身份属性从“东盟国家”彻底转变为“美国盟友”,这极为罕见。特别是菲律宾将较低的对等关税率视为相比于东盟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完全抛弃了东盟作为一个“经济体”的身份属性。
美国在南海的战略也已经趋于稳定、战略布局趋于完善,因而不应期待美国会因为政府换届而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特朗普在白宫与小马科斯举行会谈凤凰卫视
第二个同心圆是以南海为中心,向台海、南太平洋地区延伸威慑。美国拜登政府新增的4个在菲军事基地中,其中3个在菲律宾北部地区,位于三巴海峡沿岸,剑锋直指台海,意图为“台海有事”做好两栖作战、空中打击、海上援助和支持、运输补给等方面准备。
1、东体:蓝血人变身白衣天使,医生帮病人恢复心跳后受邀观申花训练
3、少林寺董事长“塌房落马”,想起了马未都的观点:日本僧人的面相“较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