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每年3600元!育儿国补,真的来了,育儿补贴领取标准

时间:2025-07-28 23:44 作者:钱羊羊

每年3600元!育儿国补,真的来了,育儿补贴领取标准

文丨西部君

人口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

这被视为国家出手“催生”的标志性信号。

育儿补贴到底怎么发?发多少?谁有资格领?一时间,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现在,答案终于来了。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公布。

其中明确:

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2025年前出生的未满3岁的婴幼儿,同样有补贴——按应补贴月数着酸计发补贴。

这意味着2025年后,新出生的婴幼儿至少可以领取三年,共计10800元的国家生育补贴。

一个真金白银“催生”的时代,或者说,生娃就能领钱的时代,真的来了。

01

其实,地方层面的育儿补贴,早就有之。

如2021年,四川攀枝花市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为二、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的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省市层面,全国范围至少已有超20个地方推出了育儿补贴。



不过,这并不能代替国家层面的补贴。

一方面,国补具有更大的风向标意义,且具有普惠性,对于带动更多地方推出育儿补贴、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具有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之前绝大多数地方的育儿补贴都只惠及二孩、三孩,也就是说基本与一孩无缘。

国补则全面普及了所有孩童,无论一孩、二孩、三孩,均可申领。

这在鼓励生育和降低育儿负担的效果上,显然更大。

当然,每年3600元的补贴额度,也即每个月300元,大概相当于一罐奶粉的费用,这对于育儿负担的减负效果,从现实看确实不容高估。



不过,一者,有比没有好。

二者,国补是一种基础性补贴,与地方补贴并不冲突。

如就在最近,东莞市万江街道新村社区明确:生育二孩的一次性补助为1万元;生育三孩的一次性补助为2万元。

可以预期,随着国补的示范,未来更多地方应该都会有相应的生育补贴。届时,各类补贴的叠加和相关支持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望释放更大的生育激励效果。

另外,国补每年3600元的标准,只是现阶段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逐步提升。

02

为何要发钱鼓励生育?一言以蔽之,乃形势使然

总人口方面,2022、2023、2024年,全国人口已经三连降,分别减少85万、208万、139万。



生育人口方面,自2016年达到顶峰1785万人后,已出现七连降,目前规模接近折半。尽管2024年出生人口较2023年略有反弹,但总体趋势很难逆转。

老龄化方面,2024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升至22%。意味着,平均不到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正是在这样一种人口发展形势下,过去几年,很多连锁反应已经开始出现。

最近,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00万所。其中,幼儿园25.33万所。

这比2023年的27.44万所,足足减少了2.1万所

自2022年起,中国幼儿园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减少。且减少数量逐年递增,分别为:5610所,14808所,21000所。

也就是说,过去三年间,共有超4万所幼儿园蒸发。

另一边,则是在园幼儿数量的快速缩水。

2024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较2023年减少超500万。而之前的2023年,同样减少了超500万。

过去两年,全国在园幼儿数量合计减少了超1000万。



紧随其后的是,小学生在校生人数及学校数量的大幅缩水。

人口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师、地产、母婴、家电、基建等领域和行业受人口变化的波及效应,其实都已在开始显现。



从长远看,人口的变化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消费活力、创新活力乃至发展预期。

所以,人口保卫战,刻不容缓。

03

生育意愿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构建生育支持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发钱催生只是第一步。

就在上周五,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及,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

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免费时代,应该也已经在路上了。

那么,生育补贴的效果怎么样?

可以参考两个案例:

一、四川攀枝花常住人口连续四年正增长。

二、湖北天门,3年投入3亿多鼓励生育,全市有望多出生3000多个孩子。

可以预期,普惠性生育补贴实施后,总体生育率短期内或许会有所上升,降幅有望收窄。



但长期来看,恐很难在根本上改变人口格局。这从日韩及欧洲等国家的经历就可以得到启示。

因为生育率下降是全球性趋势。生育意愿的变化,除了生育成本因素,更与社会观念的变化息息相关。

但是,出台生育激励政策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人口的缩水速度;

另一方面,至少能够降低愿意生育人群的养育负担。这也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并且利于促消费、扩内需。

当然,具体到每个地方来说,影响人口基本盘的最大因素,还是看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而不仅仅是出生率。

区域间的人口竞争,只会更激烈。

Top

1、刘建超出席解放运动峰会

2、如何看待广州拟联合港澳申办世界杯?,世界杯广州赛区

3、WAIC前线|吉利携手阶跃星辰发布AI智能体与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吉利汽车自动驾驶l3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mhsc10.cn/FKK/detail/ykeufe.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钱羊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