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打“价格战”的小拉出行,恐难走稳未来之路?
在网约车行业历经十余年风云变幻,从曾经的“跑马圈地”式增量竞争迈入“存量博弈”的深度洗牌阶段时,小拉出行这个区域性平台代表,虽凭借差异化策略取得过局部突破,但如今却深陷多重结构性矛盾的泥沼,在巨头环伺与自身问题的双重夹击下,生存前景堪忧。
当下网约车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滴滴凭借长期超70%的市场份额稳坐头把交椅,高德依靠聚合模式在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实现大突破。反观小拉出行,在全国的渗透率严重不足,仿佛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噬。
合规化进程的加速,更是将小拉出行逼入了绝境。2025年多地车辆合规率超80%,合规车辆的运营成本增加20%,这对于本就举步维艰的小拉出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小拉出行因无证派单等问题,在日照、贵阳等地多次遭受重罚。据媒体报道,2024年5月中,贵阳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南明区大队与公安交管部门共同展开了一次针对道路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的“打非治违”行动。
而在该行动中,工作人员遭遇了非法营运车辆的冲关逃逸,被“顶跑”长达90余米,导致工作人员受伤。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涉嫌非法营运的驾驶员是通过“小拉出行”网约车平台获取的订单,但该驾驶员及其所驾驶的车辆均不具备营运资质。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小拉出行在合规管理上的严重漏洞,更让其声誉一落千丈。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小拉出行采取了“低抽佣”策略,会员司机抽佣低至1% - 10%,非会员最高2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策略看似能在短期内吸引大量注册司机,但实际上却陷入了“低抽佣→高补贴→利润薄”的恶性循环。
2024年小拉出行营收仅2.56亿元,与滴滴超过2000亿元的营收规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小拉出行的司机月流失情况严重,补贴支出占营收比重居高不下。在网约车市场供需失衡加剧、行业内卷严重的背景下,全国网约车司机已超过748万,但订单量却在同比下滑。小拉司机月流水集中在2000 - 5000元,部分司机抱怨“跑30单收入抵不上以前15单”。以河南郑州网约车市场为例,截至目前,郑州市主城区已有39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累计发放3.5万本运输证,注册在岗驾驶员数量达2.59万人。但2025年4月,郑州市日均实际运营车辆达到2.93万台,占车辆总数的83.7%,每天闲置车辆超过6000台。司机平均每天工作9.5小时,有些甚至达到15小时,可平均每辆车每天仅能完成14单,毛收入约210元,不少司机每月净收入低于4000元。如此低的收入和工作强度,让司机们怨声载道,也使得小拉出行在司机群体中的口碑越来越差。
网约车行业作为服务型行业,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小拉出行在服务质量方面却问题频出,成为了其致命伤。黑猫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其投诉量居高不下,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司机态度恶劣、计费不透明、客服响应慢等方面。在密集的投诉下,用户的复购率远不及滴滴,品牌口碑急转直下。
除了服务质量问题,小拉出行的合规性缺失也进一步削弱了其信任根基。四川神州行网约车服务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因违规行为,被日照市东港区交通运输局连续开出8张“罚单”。天眼查App显示,7月7日,衡阳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安全生产约谈会,对四川神州行网约车服务公司进行约谈,要求其旗下“小拉出行”APP立即停止在衡阳的网约车服务,待完成相关许可手续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7月14日,盐城市交通运输局与市公安局联合对“小拉出行”平台开展专项约谈,重点整治网约车非法营运问题。据悉,该公司在运营中存在四大突出问题:一是涉嫌实施低价竞争策略扰乱市场秩序;二是部分车辆及驾驶员未取得合法营运资质仍从事网约车服务;三是运营数据报备存在明显缺漏;四是本地管理团队配备不到位。约谈要求“小拉出行”立即制定整改方案,禁止接入非法网约车,杜绝向不合规车辆及驾驶员派单。
此外,小拉出行品牌定位模糊,试图以“低价 + 灵活”吸引用户,却缺乏差异化壁垒。既没有像T3依托车企背景打造高端形象,也没有如曹操聚焦新能源领域,导致用户认知停留在“廉价但不可靠”层面。而且,由于其市场推广投入不足,在一二线城市的认知度严重不足。在网约车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背景下,品牌建设滞后成为了小拉出行的致命短板。
低价策略还引发了“以价换量”的恶性竞争,这种短期行为虽然吸引了一些用户,但从长期来看,必然会损害行业生态,最终也会让小拉出行自身受到严重冲击。小拉出行的营收结构高度依赖网约车业务,营收增长模式过于单一。虽然在2024年1月推出了与货拉拉合作的“四轮小件”业务,同年9月上线顺风车业务,但这些新业务在营收贡献方面表现欠佳。截至2025年,其网约车业务仍占据绝大部分营收份额,顺风车业务与“四轮小件”业务尚未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难以对整体营收结构起到实质性的优化作用。这使得小拉出行在面对市场波动、政策调整或网约车业务竞争加剧时,抗风险能力极为薄弱。
从地域发展来看,小拉出行呈现出显著的失衡状态。南方城市是其主要的业务阵地,订单占比远高于北方市场,这一地域差距使得小拉出行难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与规模扩张。
此外,小拉出行的技术投入不足也成为了提升运营效率的最大障碍。尽管研发费用并无太多公开数据,但从消费者对平台的使用体验来看,或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数字化时代,技术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小拉出行在这方面的滞后,无疑会让其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被动。
小拉出行目前深陷巨头挤压、低价策略困境、服务与合规问题以及单一增长模式的泥沼之中。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系统性突破,那么在激烈的网约车市场竞争中,等待它的或许将是被淘汰的命运。这个曾经的行业后起之秀,能否在绝境中实现逆转,还是将就此沉沦,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3、两青年冒死保存这本染血相册,成为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